在農業生產中,蟲害監測往往依賴人工巡查,不僅耗時耗力,還難以及時捕捉蟲害爆發苗頭。農田蟲情測報系統的出現,用智能化手段破解了這一難題,成為現代農業蟲害防控的 “眼睛" 和 “大腦"。

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,主要由三部分構成。前端是蟲情測報燈,負責田間害蟲的誘捕與處理,多采用 304 不銹鋼材質,適配太陽能或交流電供電;中間是數據傳輸系統,通過 4G、WIFI 或 RJ45 網絡實現信息實時上傳;后端為云平臺,承擔數據存儲、分析與展示功能,支持電腦和手機多終端訪問。
精準誘捕:利用 365nm 波長黑光燈模擬昆蟲趨光性,配合 120° 撞擊屏吸引飛蛾、螟蟲等害蟲,雨天還能通過雨控裝置自動分離雨蟲,保障監測連續性。
蟲體處理:遠紅外倉在 15 分鐘內可升溫至 85℃,實現 98% 以上的致死率,同時保留 95% 以上的蟲體完整率;烘干倉去除水分后,傳送帶與振動裝置將蟲體均勻平鋪,避免重疊影響識別。
智能識別:500 萬 - 2000 萬像素高清攝像頭定時拍攝,圖像經機器學習算法分析,自動識別害蟲種類與數量,準確率超 90%。
預警推送:結合溫濕度、光照等環境參數與歷史數據,系統生成蟲情報告,當害蟲數量超標時自動推送預警信息。
減少人工成本:實現 24 小時無人值守,自動完成誘蟲、殺蟲、拍照、傳輸全流程,無需頻繁田間巡查。
助力精準防控:區域蟲情數據 “一圖統覽",支持農戶與農技人員共享信息,避免盲目用藥,降低環境污染。
支撐科學決策:云端平臺可存儲歷史數據,分析蟲害季節變化趨勢,為制定長期防治策略提供依據。

如今,該系統已廣泛應用于小麥田、果園、茶園等多種場景。從散戶種植到規模化農場,它用數據驅動蟲害防控,讓農業生產更智能、更高效。